送气点转让费腰斩:送气工走到转型十字路口
2021-09-05 13:34:07
  • 0
  • 0
  • 2
  • 0

武汉约有两三千送气工。

跟家乡送气工打交道,一两年不见面了,偶尔电话打过去,被告知打错了。后来知道,送气工的送气点转让了,连同电话号码一起转让,这是行规,送气点最值钱的资产是客户,送气工具和设备并不值钱,而客户资源浓缩在那个被客户记住的电话号码里。

于是,发现送气业是一个不断流转的行业:铁打的送气点,流水的送气工。

也就在两三年前,回乡见了送气大户小H,他说自己的送气点又转让了,一年里从每个月500瓶气左右做到1000瓶气左右,转让费涨了一倍。

其时,武汉送气业是一个不错的营生,接手一个月送气量千瓶左右的送气点,转让费在四五十万元。

追问他为何频繁转让送气点,他说出了心里的小秘密:送气点转让是以送气量定价的,自己有能力短时间把送气量做大,赚取送气点转让差价。

那些浸淫送气业已久,性格外向,思维活络,人脉资源广泛的送气工,长处在于做大客户资源;那些入行不久甚至刚刚入行的送气工,乐得摘成熟的果实,承接稳定的客户资源,只要液化石油气批零价格存在一定空间,就能获得稳定的送气收益,一个月送气量500瓶左右的送气点,一个人就能经营,一年毛利也有超10万元,比打工强一些。

对于送气点转让者来说,这是一道再简单不过的算术题,以25万元价格接手一个月送气量500瓶的送气点,一年后月送气量达到1000瓶,以50万元转让费出手,能赚取25万元转让利润,还能赚取一年经营利润。

武汉送气业内人士说,两三年前,月送气量千瓶上下的送气点,很容易转让出去,甚至有些供不应求。

不遂人愿的是,今年以来,一向市场稳定的武汉送气业晴转阴,月送气量千瓶左右的送气点,转让费剩下20万元上下,比前两年50万元左右的转让价少了一半还多,直接腰斩。

送气点转让费上不去,只能硬撑。熟悉武汉送气工的业内人士说,这次疫情发生后,生意差的送气工,下午或晚上坚持送外卖补贴家用;经济条件好的都在慢慢转行。

在送气行业辗转大几年的邱先生,走过云南昆明、贵州六盘水、四川西昌等地,最终回到家乡省城武汉。邱先生自称,在这里得罪了气霸,退出送气江湖,从那以后再也没碰液化气,做了其它行业,过得反而比做液化气好很多。

邱先生将送气业越来越难做归咎于转让费高得离谱,造成送气业利润高的幻象,诱惑了更多老乡参与。

邱先生说,送气工接手送气点的转让费太高,赚不赚钱都要强撑着,为了吸引新手接盘,以便快速转让出去,把自己的风险降到最低。于是出现了同行杀价现象,为的是做大送气量,以求转让时卖个好价钱。

他看到,许多同行教餐饮客户识别液化气重量和质量,将批发价如实告诉买主,博取对方好感,令液化石油气价格透明化,行业利润空间被压缩。更多送气点,为了博取送气量,以求高价转让,不惜降价抢客,送气量上去了,利润空间却急剧萎缩,最极端的情况是,送一瓶气只有5元钱左右毛利,令行业陷入恶性循环,将行业逼进死胡同,大家都在等下一个接盘侠。

当然,送气业界比较一致的认知是,随着大中城市城中村改造渐入尾声,管道气正在挤占瓶装气市场份额,加之餐饮业用瓶装气量减少,送气业相对过剩,走到了瘦身转型的关口,在僧多粥少的送气市场,送气点转让费泡沫正在消解,留给送气工的行业红利已经不多了。

2年前,长江日报披露,武汉市使用液化气的各类用户规模约90多万户,在武汉市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除少数自提用户外,约90%以上的用户采用的是预约配送服务,武汉市从事瓶装气配送的送气工有2000多名,年送气规模达200万瓶。

试着问送气工规模有多大,武汉送气业界人士说,自己挂靠的一家燃气公司约有上千送气工,该公司约占据当地1/3市场份额,据此匡算,武汉送气工约有两三千人。

送气市场不景气,意味着许多送气工将渐次退出送气市场,给人到中年的送气工出了一道严峻的人生考题,去留之间,正在考验他们的勇气和决断。

2021-09-05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