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利是越来越大:你是要红包还是要命?
2021-01-06 10:26:37
  • 0
  • 0
  • 0
  • 0

微信红包便利背后藏着许多中年人的恐慌。

红包都是债!

许多少不更事的年轻人对此表示不信,奈何?因为正在讨红包的惬意中,还没有到发红包的年龄。

从湖北家乡到广东珠三角,感受最深的是春节拜年红包,两个经济天差地别的省份,红包的金额天上地下,广东最普遍的红包是几十年不变的5元的,湖北不到100元的红包拿不出手。

第一次感受广东红包是1994年春节,已婚同事都认认真真给当年未婚的我一个红包,绝大多数是5元,我还收过单位清洁阿姨送的1元和2元红包,感受到的是温暖。

最诧异的是,1994年新年开工第一天到东莞创维公干,厂长留我们午餐,给同桌每人送上一个开年利是,还给店堂内每个服务生发一个利是,随后走进厨房给师傅发了一轮。末了,叫来领班,递给她一大摞红包,让她给不在岗的服务生代发。

离开时打开红包,看到的是一张10元大钞,这是当年收到的大红包。

论红包数量,广东人可能是发红包最多的;论红包金额,广东单个红包金额可能是最小的。

每到春节临近,广东已婚人士必修的功课是,到银行换几百上千元零钞,都是簇新的,以5元10元为主,也备一点50元、100元大钞,都用鲜亮的利是封封好。

讨利是是广东春节一乐,孩子见了长辈,未婚者见了熟悉的已婚者,下属见了上司,快快乐乐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对方开开心心掏出红包递上来,讨红包者讨的是喜庆,发红包者也没有经济压力,发得不亦乐乎。

偶尔从广东回到家乡湖北过年,利是画风却突然逆转。本来依着广东风俗准备了很多利是,但见到家乡第一个利是,比小时候见过的利是大了无数倍,自己的小红包就拿不出手了。

带着孩子到老师家拜年,老师塞给孩子一个红包,后来打开一看,是一封200元的大利是。

亲戚到家里给我的父母拜年,送上的利是从100元到上千元不等。

很快,发现自己陷入巨大的利是怪圈,随时盯着亲友送上的利是金额,将红包账记在心里,寻找机会原数奉还。由此,对过年利是产生畏惧,不敢带孩子春节返乡,担心收了利是欠下人情债,毕竟,自己一年难得返乡一次,不能亏欠跟自己一样挣钱不易的亲友。

更现实的忧虑是,自己发不起家乡的春节红包。因为乡土调查的需要,总想利用春节返乡的契机见所有想见的亲友,尤其想见所有的老师,但一次次被人提醒,春节哪好意思空着手进人家门!

跟自己有相似感受的还有许多衣锦还乡的家乡年轻人,尽管未婚,但见了亲族长辈,按家乡习俗也要奉上红包。不少年轻人积积攒攒一年,回乡过个年就囊空如洗,不得不从头再来。

与春节红包相伴的是,家乡春节应接不暇的喜酒,因为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的原因,家乡人往往选择春节返乡团聚时摆酒,婚宴、寿宴、乔迁宴、升学宴名目繁多,礼金标准“三百不嫌少、五百不嫌多”,但乡亲对出手大方者津津乐道,有时让人生出逃离感。

心里认定,湖北高额春节红包是个陋习,裹挟着亲情和面子观,经由出手阔绰的成功人士不断放大,异化成一个大大的人情包袱,也助长了一些人不劳而获的心理,这样的红包要命。

2021-01-06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