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市对口广宁县扶贫产品分布图。
一场脱贫攻坚,让人们认识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带着泥土气息的山货,带着情怀的扶贫消费成为许多人的消费习惯,欲罢不能。
接触扶贫工作队,知道他们的车尾箱,返家时永远塞满山货,多是同事和朋友圈预订的,也有自己享用的。
而今扶贫队要撤离了,忽然心生疑问:离开了扶贫队,我们该去哪里买山货? 后扶贫消费如何运作?
记得在中山市对口帮扶的肇庆市广宁县看到的扶贫产品分布图,标注了18个村的特产,有的村一村多产。如庄源村出产庄源肉桂片、庄源村蜂蜜、庄源肉桂鸡、庄源肉桂粉,拆石村出产拆石村品牌花生油、拆石大米、拆石番薯干、山水腐竹。(见图)

中山市对口帮扶农产品北市镇展销中心展示的广宁腐竹。
封开扶贫产品展示馆总经理伍幸辉正在直播杏花鸡。
这样的“一村一品”乃至“一村多品”,淹没在中国浩如烟海的69万个行政村和260多万个自然村中,很难被人们长时间记住。何况,扶贫产品中,相当部分重叠,你有我有他也有,绝大多数不具有唯一性,相互之间存在竞争,面临市场考验。
把扶贫产业的未来出路话题抛给扶贫工作队,中山火炬职院驻广宁县横山镇大良村扶贫干部梁东孝,以8年多地扶贫经验,对扶贫产业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说,一个项目如果只靠消费扶贫,很难维持现状,扶贫队自己带货的扶贫消费,只是很小也很有限的一小部分,现在很多消费扶贫承包给第三方公司做了。他相信,扶贫产业本身存在市场刚需,含金量高、管理好的产品,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种植的黑皮鸡枞菌。
梁东孝以自己驻点的大良村为例,大良村黑皮鸡枞菌基地有两个销售渠道,一是和中山市荣姬菌业有限公司合作,然后直供给广州江南农贸批发市场,保底价15元/斤;另一个渠道是网络销售及身边的朋友和兄弟单位消费,广东省内包邮36元/斤。
走访调研中发现,有的扶贫产业,合作企业提供了保价收购兜底政策,但产品面试时市场价格高于协议价,脱贫户转而直面市场;有的扶贫产业,因为市场环境变化,出现行业过剩,价格低迷,产品滞销甚至出现亏损。
于是知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命完成,扶贫产业交还给市场,这是必然的选择。
只是,爱心不能从扶贫产业中退出,毕竟,一些脱贫村、脱贫户在扶贫产业中获得的经营能力,还不足以独自面对市场,需要在“扶上马”后再“送一程”,接下来的乡村振兴让“三农”更加强固。
202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