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哥哥写给“10后”弟弟的一封信
2019-07-19 22:09:32
  • 0
  • 0
  • 0
  • 0

“00后”哥哥写给“10后”弟弟的一封信
主题漫画摘自网络

【写在前面】

“00后”哥哥要出远门,一年半载见不到“10后”弟弟的面。

“00后”哥哥与“10后”弟弟既是堂兄弟,又是表兄弟,多了血缘亲情,从小当亲兄弟。

行前,“00后”哥哥整理小学初中时看过的书,想着这些书以后给“10后”弟弟看。他想在书上写几句话,又觉得太零散,就给“10后”弟弟写了一封信,还编了一个开篇序号“一”。

“00后”他妈是这封信的第一读者,说看过之后鼻子一酸。

我看过之后,忽然心有所动,“00后”哥哥开始给“10后”弟弟写信了,动了连续写下去的心思,这是一份带着爱的责任。

“10后”弟弟不到3岁,降生夜磨磨唧唧不肯出娘胎,折腾得一家人心慌意乱,便得了“磨叽”的绰号,叫到现在。

“10后”弟弟还不到认字读书的年龄,许多书一时用不上,觉得“00后”哥哥着急了点,想把自己走过的读书路传导给“10后”弟弟,也许是行前难舍的缘故吧。

忽然想到冰心,当年离开家乡远行,舍不得3个弟弟。火车开动后,心里想念着刚刚离别了的家中亲人,为了排遣心中的离愁,顺手拿起随身带着的一本《国语文学史》,想借着读书来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绪。不料,刚翻了几页,就忽然看见一页书的空白地方,竟然写着五个大字:“别忘了小小。”这是她那位最小的弟弟小小的笔迹。

行前,冰心最小的弟弟,因为学习过地理,知道地球是圆的,就跟冰心开玩笑说:“姐姐,你走了,我们想你的时候,可以拿一条很长的竹竿子,从我们的院子里,直穿到对面你们的院子去,穿成一个孔穴。我们从那孔穴里,可以彼此看见。我看看你别后是否胖了,或是瘦了。”

又想到梁启超的9个孩子,1929年56岁梁启超早逝后,梁启超的二夫人王桂荃孤儿寡母带着9个孩子,成年的5个孩子,思顺36岁、思成28岁、思永25岁、思忠22岁、思庄21岁;尚未成年的4个孩子,思达17岁、思懿15岁、思宁13岁、思礼仅5岁。当年最大的思顺与后来成为院士的思礼相差31岁。

我在想,这是一个哥哥姐姐当爷娘的家庭组合,成年的哥哥姐姐与母亲一道,担起了抚育弟弟妹妹的责任,梁启超一门九杰的成长历程中,一定有哥哥姐姐写给弟弟妹妹的书信,那是梁启超精神的家庭传承。

于是有些期待,盼着做“00后”哥哥致“10后”弟弟书信的第一读者,或者借道“10后”弟弟做这些书信的二手读者。

“00后”孩子提醒我,这不是一个哥哥对于弟弟的爱的表达,这些文字存在的意义绝不超过哥哥对于某种智慧的延续的必要认识。换句话说,这不在任何一个层面涉及血缘所追溯的任何人类情感,而是一个个体对于这种智慧延续所必备的生物载体的说明。但也是因此,这写下的文字可被当作是一个智慧生命对于另一个个体最崇高的期望——即对其理性的最终获得的期待。 

附:写给弟弟 

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无法亲身观测你的成长过程,这也就意味着你的自然生长过程于我而言不过是一个经验式的阐述,是我通过已有的知识和来自于生活经历得出的规律所理解的一个过程在现实上的投射。仍然,我会是你的哥哥,至少在你所有的表亲堂亲里最接近这个角色的一个人。出于一些原因,你不会很了解我,我自然也不会很了解你,人生下来的过程并不应该被用于感慨身边的人的高尚或者是庸俗,睿智或是无知,而除此之外的对另一个人的了解又不在我和你的角色关系之间产生任何必然。于是我写下这番话,在我18岁的时候,是因为我的人生将要开始,而你的人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个遥远的憧憬。唯一能确定的,也似乎是我们的生活中少有的相同之处,便是我们对于自己未来的未知。

事实是,生活一半的乐趣就来自于发掘它的不可测。但是你将成长成人的地方的人,更倾向于一个循规蹈矩的生活,他们不断阻断自己发掘不可测的路,而将庸常的生活当作人生唯一的出路。你可能会看着这些人拥有所有你也拥有的物质,甚至更多,但是他们失去了更大的获得,即作为人的对于自己和对于生活的好奇,那些会将他们独立于大多数的东西,这种选择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的一分子,一个似乎永恒的庞大的系统,一点一点侵蚀他们的理性,将他们变成顺从的傀儡而最终将他们控制。这就是人类的悲哀,也是为什么我那么多年来都避讳生活的琐碎之事不谈的原因,即便我们多么热衷于相信我们感知和观测世界的方式和其他的物种有多么不同,我们仍然很少质疑我们的选择,在大多数时候更乐意于照着别人的意愿行事。所有的这些琐碎都来自于被先前决定的一切,这就是自愿被剥夺意识的表现。

即便这一刻的我不能断言自己脱离了这样的生活,我对于自己的评价一向不高,这个意识仍是来之不易。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总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将这堆书拿给你,这都是我在成长的过程中读过的东西,甚至是在更小的时候托爸妈的口了解过的知识。其中的一些东西在你的阅读更进一步之后,会发现其狭隘和偏激,但是恰恰是这些东西,引领你走向开拓智识的第一步,正如祁克果所言,那些绝望的让你意识到所拥有的生活不过是社会强加于你意识的谎言,才真正带你走向你应该获得的生活。

我显然会把接下来的几点在未来的好多年时间里反复地修改和更新,但是我不如先放在这里,供我在未来的几年里也对过去的自己有个充分的回顾,去反省我这个时候的狭隘,这也就是时间流逝里所获得的珍贵财富,去了解自己。

第一,名词的词义和使用语境的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含义,在理解文段的过程中,如一个名词在生活中出现过而有印象,务必对其实际含义进行多次确认并了解其在不同学科中可能带有的不同含义,并且在所有的谈话中都尽量保持所引用概念与你所想表达的意思一致。这样的严谨不仅在辩论中给了你优势,也是在自己的思想中检索错漏的基础。

第二,这些书中的很多奥妙无法被清楚地解释,在你看到这段话时,我也还在阐释这些形而上学问题的道路上。但正因为这些问题无法被清楚地阐释,它们为人类的智识发展提供了方向,正如个体的学习和思考最后总是引向对于个人命运的意识,智慧生命的意义就来自于对其自身与其周遭的认识。在这么多书中,有一本书叫做《逻辑哲学论》,其作者维特根斯坦会将这些问题描述为只可被确定其“无意义性”而无法被“准确地”探讨,这一句话背后的论述的复杂程度不在我可以解释的范围内,也不在你需要在此刻所达到的所知的范畴内,但希望你在踏入大学之前,至少能体会其中的奇妙。

第三,当我们回头去看人类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其中来自于理性而达成的共识少之又少,甚至社会的形成以及其形式的进化都不是人有意识选择的结果。所以在对这些作品进行阅读的时候,切勿盲目忽略基础科学的作用,尤其是生物学对人文和社科的意义。其重要程度甚至可以断言,人文和社科所从事的研究,几乎都围绕着人类最初的基因中所含的信息,一切使我们为人的东西,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所有人的生活。

第四,切记要学好数学,良好的数学基础是理解不同学科的基石,也是在不同领域有所建树的必备知识。事实是,那些伟大的哲人们,都不占少数的是伟大的数学家。经典物理大厦的奠基人艾萨克·牛顿爵士最出名的一部著作,就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其中提出物体如何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的理论,并且发展了为分析这些运动所需的复杂的数学。富有“计算机之父”和“现代博弈论之父”美名的冯·诺依曼也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纳什均衡,一个纠正和改良了亚当·斯密对于最优市场结果的描述的概念。其提出者约翰·纳什曾是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

第五 ,不像所有愤世嫉俗的人会告诉你的一般,爱情绝不只是两个个体间为达到繁殖目的而经历的必要的化学反应,也不只是宏观角度上仅为了满足社会效用而诞生的工具,事实是人类对于爱情的描述在对这一个物种的心智完全理解之前都无法被看作完整。当我们回顾人类历史,诞生了最早的理性的那片土地的文明,其神话与其他的文明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描述的那种爱,不全是造物主或者天神对于它的子民的博爱,也不是对于智慧的爱超出任何爱的超脱,它描述的就是在神之间的俗世的爱情。我们在描述个体行为的时候,将其自利的驱使作为其行为的根基并不能准确地解释和预测这些个体所做出的选择,因为在所有的自利和野蛮里,还存在爱这样一个概念,爱这个概念的模糊性本身和我们对于我们意识的构成的无知是同源的,如果我们能够知道那些在理性和智慧上处于离群值的人的智慧的来源,以及他们在爱中汲取智慧的方式,我们就可以定义意识。

2019-07-19

“00后”哥哥写给“10后”弟弟的一封信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