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倾诉欲,需要更多倾听者
2022-02-05 12:09:42
  • 0
  • 0
  • 0
  • 0

行走乡村,你能轻易找到倾诉对象

跟踪观察中山观鸟达人“鸟叔”崖口拍鸟,他蹲守车里,通过车窗伸出长焦“炮筒”,对着稻田间觅食的鸟,忽然一阵惊喜:“两只鸟在打架。”

这是一个肉眼看不见、顺风耳也听不见的鸟类事件,被“鸟叔”偷窥到了。

看着“鸟叔”镜头下的特写鸟千姿百态,美得惊心动魄,联想起许多航拍摄影师镜头下的宏大场景,大气磅礴,忽然心有所动,与航拍看得更远更广相比,近距离深度观察的意义何在?

作为作者,我们一次次面对大叙述与小叙述,许多时候走访时间紧迫,顾了大叙述就顾不上小叙述,二者难以兼顾,需要取舍。这样的时候,我习惯一头扎进泥地里,寻找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小叙述。

2020年6月去云南昭通调研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到了全国最大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靖安新区,无人机航拍是必修课,我却提了个要求,请当地人带我们去一个相对较近的搬迁村,想看到一个群体的搬迁路。

我们的车启动了,当地人却遗憾地告诉我们,当地刚刚下起了雨,进山路下雨时行车危险,可能被滑坡阻断。

这次未能成行的探访,和随后的交流,让我们看到,一些深山老林离现代文明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那些山民面临愚公移山还是智叟搬家的两难抉择。进而思索,知道人多地少的中国,历史性形成了有地就有家的人口空间布局,大量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住满了人,而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到了优化人口空间布局的时候。

于是,理解了昭通对口扶贫协作中“搬不动山就搬人”的气魄,知道这是一项伟大的扶贫工程,是优化中国人口空间布局的善举和壮举,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几年时间里,昭通精准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8.83万户、37.65万人,让他们彻底走出大山,对愚公移山说了不。

2021年5月随团去肇庆调研对口扶贫,在怀集县怀城镇大象村百果园种植基地,一行人正在围着工作队长和当地村干部采访,我离开团队,直接去了田头,见到正在培土的郭变妹。我说起扶贫队要撤走了,郭变妹忽然眼圈红了,眼角泛着泪花说:“我一生都不能忘记,扶贫改变了我的思想,已不能用言语表达感激。”

就这句话,以一个扶贫对象的感受,为对口扶贫作了最生动的诠释。

许多时候,只要我们有俯下身子聆听的姿态,就可能听到灵魂深处发出的声音。

乡土调查中,一次次被这样的声音感动。

跟留守老人聊天,老人忽然说:这一村的光棍,怎么得了哦?!

跟一位老农民说农村变化,她语出惊人:现在的政策几好哦!

跟一个中学生说寄宿生活,他说:很多同学不喜欢住在家里,嫌烦。

跟频繁跳槽的员工聊职业积累,他们说:不让带手机的工作没人愿意干。

聊天中,对方简单的一句话,隐含的信息量惊人,值得用更多时间去探究背后的因果。

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说:我是通过人说话的声音来聆听世界的。他的作品里,大量来自当事人的声音,发出了灵魂拷问,读起来心灵震颤。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缺少的也许是倾听的耐心。许多时候,只需要看似不经意的一句问询,就能打开一个人乃至一群人的话匣子,走进一个人乃至一群人的生活空间和感情世界,甚至看到一个时代的精神脉动。

如果有心,你不妨做那个倾听者,在个体的小叙述中,你会发现,细节里的真实更有温度,更具感染力。

2022-02-05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