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寄托了无数湖北家长和学子的人生理想。
跟湖北家乡60后、70后回忆读书,大家不约而同说,那就一个苦;跟他们说孩子读书,许多人摇头,沉默不语。
留在一代湖北读书人记忆里最难忘的一句话,也许是“你想穿草鞋还是穿皮鞋”。
这物化的劝学篇背后,还有一句带着羞辱意味的警语:三代不读书,好比一屋猪。
在湖北语境里,猪是饱食终日等待挨宰的蠢物,被人骂一句蠢得像猪,会有一种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的羞耻。
许多湖北学子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生出寒窗苦读的内生动力。
于是,许多湖北少年,在跳出农门、出人头地的执念驱使下,把自己变成了悬梁刺股的现代读书人。
我也没能幸免,小学高年级时,村小学老师从状元县天门得到启发,将单人书桌换成八仙桌,晚上点亮油灯,进行夜自修。夏日回到家里,坐在桌前写作业,穿上长裤,将双腿浸泡在水桶里,躲避蚊虫叮咬。
多少年后,一身清苦回到家乡,发迹了的乡亲见了面,后悔自己当年读不进书,给予当年考学出去的同伴最高的礼遇。感觉得到,当年学业不佳成了他们一生的心结,事业的成功抹不去当年的自卑自责。
偶尔闯进家乡老板群,看到有人挑起母校话题,触动了学历偏低、非名校毕业者的敏感神经,抱怨对方自我优越,愤而退群,闹了个不欢而散。
我知道,许多湖北人的精神世界里,烙印着求学时代的成败得失、荣辱尊卑,许多人带着升学无望的挫折感,一生都在填补学生时代的遗憾。
不得不说,许多年里,在应试教育大省湖北求学,多少有些悲催。这里不仅有高考状元县天门,还有神一样存在的黄冈中学,湖北老师命题的高考模拟卷曾经在全国市场一卷风行。
当年湖北升学竞争激烈,小学毕业升初中就要接受一轮淘汰;到了中考和高考,须先接受预选考试,落选者连参加中考高考的资格都没有,加重了他们的精神创伤。
当年学生升学难不只是湖北一省的事,也是全国学生的心病。
以启动高考预考制度的1981年为例,当年259万人参加高考,录取28万人,录取率10.8%。若以当年486.1万高中毕业生计,录取率只有5.76%。
而恢复高考的1977年,573万人报考,录取27万人,录取率只有4.7%。
而今,当年的中高考生已为人父母甚至含饴弄孙,到了儿孙求学阶段,他们重拾“三代不读书,好比一屋猪” 执念,演绎出许多千里返乡伴儿陪读的故事。
在家乡孝感市最好高中孝感高级中学(简称孝高),学校周边楼盘多变成陪读小区,有先知先觉者提前买入多套房,专门面向陪读家长。
一些湖北农村家长嫌家乡城市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到邻市名校为孩子寻找学位,跟着孩子陪读,连家里的田地都顾不上。
我的家乡村庄,偶有孩子考入孝高,家人提前与亲友中的孝高陪读者联系,委托对方帮忙租下陪读房,或者接盘当年毕业者的租屋。最不可思议的是,有吃皇粮的母亲,嫌工作地学校教学质量不好,辞去工作,带着孩子转回家乡上学,孩子考入孝高,最终考入湖北第一名校武汉大学。
只是,眼下“三代不读书,好比一屋猪”难以成为湖北新生代共识,不少家长受困于孩子不爱读书,深层原因却在家长自身,他们没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叹息自己耽搁了孩子学业。
2022-04-29
附:《乡言俚语》已发表篇目
乡言俚语20讲
https://mp.weixin.qq.com/s/x_EW4_6D0j1tSI9ow-yq0w
乡言俚语21-30
https://mp.weixin.qq.com/s/K5QB9x_y0eIZKfNq27uNkQ
言俚语31-40
https://mp.weixin.qq.com/s/UVsitipn6mwXroZloRAKDA
乡言俚语41-50
https://mp.weixin.qq.com/s/7-HfCTTz1DHBut9EAuO0dA
乡言俚语51-60
https://mp.weixin.qq.com/s/HTMgTBoiWN_l5YXfSs8eKg
乡言俚语61-70
https://mp.weixin.qq.com/s/IJHwp6lOb3wJhff3gQqSxA
乡言俚语71-80